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。和李婶她们上了几次山后,苏林昭可太喜欢这项活动,要不人家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山里好东西简直不要太多。
特别是雨后,各式各样的蘑菇铺满了林子,随便走两步就能采到,就看谁来得早动作快。苏林昭之前和村里人换的干货,大部分是各种干蘑菇,干木耳,都是勤劳婶子们平常捡了晒干攒的。
苏林昭早早起来,背着小背篓和婶子们上山,又是客串采蘑菇小姑娘的一天,不过她只能采一些灰色的蘑菇,统称草菇。她还不太会分辨什么蘑菇是有毒的,所以婶子们反复叮嘱,不要采颜色太鲜艳的蘑菇,漂亮的一般是有毒的(这不是那谁他妈说的名言)。
苏林昭看着眼前的红伞伞,还挺心动的,真的很漂亮,伞盖上还有些露水,那个词怎么说来着,娇艳欲滴。忍不住伸手,她不吃,就采了看看也行啊。
啪一声,附近的李婶把她的小胖手拍掉,“作死啊,这你也敢伸手,跟你说过多少遍,好看的不要采,别以为不吃就没事,有的毒蘑菇摸一下就烂手。”
苏林昭震惊,“还有烂手的?这也太吓人。”
李婶吓唬她,“不止烂手,还有烂脸的呢。你咋跟个小孩儿一样,好奇心这么重,啥都想碰一碰,一路上东瞅瞅西看看,我们都摘半筐了,你这才遮个底,这么点晒着都费劲,还不抓紧时间多摘点。”
苏林昭不吭声,好多东西没见过,好奇嘛。
下边宋萱萱也没好到哪儿去,她倒不是好奇,她是单纯不想爬山,就在山脚边转悠,不往上爬,所以也没采多少。不过都隔得不远,说话大声些都能听见,刚李婶嗓门可不小。听苏林昭挨批,她笑得可欢快。
苏林昭继续东张西望,瞅见认识的野果子,不多就现场吃了,数量多必须摘点回去,拿大叶子包好,一包包的小野果子,看着也很满足。不认识的也摘点问问李婶她们,说不定能吃呢。
就这样消磨一早上,蘑菇没采多少,乱七八糟的东西满满一背篓。
五月中旬,苏林昭将《米阿婆的一生》转投南市日报,一起寄出的还有给苏家的和聂晴的书信。
聂晴回京市后,她亲生父母,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亲戚,每天去看她的人不少,她熟悉的人却一个都不在身边。大家都觉得亏欠了她,和她相处也是小心翼翼的,这反而让她压力很大,更加沉默。她开始给苏林昭写信,讲述她的经历,她的无奈。
苏林昭收到信,会耐心安慰她,会给她一些小建议。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与家人沟通,可以试试陪奶奶去公园遛弯,和家人分享她在学校的经历等等。沟通是一切的开始,迈出第一步,慢慢熟悉后就算不能做到亲密无间,最起码不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。
她们保持着一个月左右一封信的频率,成为了笔友。苏林昭偶尔会和她说说上沟村的新鲜事,聂晴也会和她讲京市那边的新闻。
从信中也可以看出来,曾经那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又回来了,她现在适应的还不错,除了还是经常很想回上沟村。上一次的信中说她正在极力说服爷爷奶奶,让她暑假回村里玩一趟。
苏林昭也为她开心,很多事情的发展,并不会随着她们的想法展开。生活不是一直顺风顺水,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能做的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,积极地过好每一天。
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,常思一二。
宋萱萱终于收到她爸的回信,说实话,都快没有期待了呢。一贯的干净利落,满打满算半页纸,一眼就能看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