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里的生活忙忙碌碌,收完稻子收玉米、高粱、红薯……一点没得闲,村小学9月份开学后,又匆匆放了农忙假。
宋萱萱生无可恋,没人告诉她当了老师也逃不过秋收啊,进度才过一半,宋萱萱也倒下了。
今年知青点的运势好像真的不太行,接二连三的往医院送。
好在苏林昭已经能够一蹦一跳地照顾自己,让苏母去照顾两天宋萱萱。
没啥毛病,就是劳累过度,城里来的孩子,哪经历过双抢的节奏。不止是宋萱萱,村里也有几个小年轻中暑的,累病的,每年都有那么些身体差的倒下。
村里顶多给休息几天,好了继续下地干活。
就这样,整个秋收忙下来,等稍微松快些的时候,大家黑了也瘦了,而苏林昭经过两个多月的休养,白了也胖了些。
更不敢出门了,这也太拉仇恨,低调才是王道。
看护一个多月,苏林昭这边能照顾自己后,苏母回去了,家里也走不开,老三开学上初中,学习也得盯着些,她离家这么久,家里几个大老爷们,日子还不知道过得多糙。
现在是宋萱萱搬过来两人合租,苏林昭这段时间有空,都是她做饭,宋萱萱就抽空多买些肉菜补贴伙食。
村里婶子家不下蛋的老母鸡,小孩子打的小麻雀,河里摸的鱼,反正能换的她都换了些。
不用吃大锅饭就这个方便,两个人胃口都不大,一点点肉就够吃了。
对外还可以说给苏林昭补补大猪蹄子,宋萱萱觉得自己简直不要太机智。
苏林昭一个月去县医院复查一次,顺便取款。米阿婆和小文的故事都已经连载完成,稿费也都变成了存款单上的数字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她的存款已经突破一千五了,每次写稿写得心烦的时候,看看存款单,什么心烦意乱?发量稀疏?不存在的,这是值得奋斗一生的伟大事业!
沉淀几个月后,中长篇的《乡里一家亲》也写了三万多字,已经寄给南市日报的吴编辑,询问修改意见。
苏林昭计划今年专心把这篇完成,其他的想法明年再说。
当然学习才是主线任务,聂晴上次送来的复习资料以及试卷已经全部刷了一遍,这个月的信中提到,又寄过来几份新的试卷,应该也快到了。
宋萱萱正式上岗,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,教的一二年级语文,终于暂时离开了地里劳作的活。
每天上课下课,充满对工作的热爱,激情澎湃。她的假装严肃计划还是没成功,低年级的小猴子们一点都不怕她,哪怕板着脸,他们也知道小宋老师是最心软的。
时不时还会偷偷拿些鸡蛋到学校食堂给孩子们加加餐,她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,实际上别说校长了,小朋友们都没瞒过去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