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富婆还在‘低调’发言,“我收到张自行车票,你要不要换?”
苏林昭?!你是蓝胖子吗?什么都有。十动然拒,“唉,我钱还没攒够,你先问问别人吧。”看她一脸急切,连忙加一句“别说借我,除非不用还。 ”
宋萱萱……怎么好像她上赶着借钱似的,她还不稀罕借呢,她可是要攒钱买房的人。
苏林昭迫切的希望时间过得再快些,表面上风轻云淡,实际已经被宋萱萱刺激到想咆哮,赚钱赚钱,她要努力赚钱。
入夏时分,苏林昭收到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,198元巨款,是上个月阿牛那篇连载的稿费。加上原有的存款,个人资产终于突破400大关。
这几个月苏母雷打不动月初汇25块钱,然而之前大队部借的粮食早已消耗殆尽,开春后全靠到相熟的婶子们家换些粮,所以也没存下多少钱。
除了稿费汇款单,还有连载第一期的报纸。原先苏林昭觉得不在意这些的,然而看着自己的文章真的变成铅字发布在报纸上,内心还是激动不已。此时此刻,突然很想和家人分享,想去村口大树下唠唠嗑,然而最终她只是在房间转了好几圈,把报纸折叠好收进柜子里。
有了稿费激励,苏林昭一整天都很是兴奋,第三个小故事写作效率提升不少。应林编辑的要求,写的还是小朋友的故事,不过这个小主人公就在王家村。
前阵子在村口大树下听了一耳朵,村里困难户家的王小文,下个学期终于可以去上学了。
这个王小文苏林昭认识,今年8岁,父母四年前先后过世,留下个嗷嗷待哺的小妹妹,奶奶腿脚不便,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。家里就靠爷爷下地赚工分养活4口人,王小文在家洗衣做饭,照顾奶奶和妹妹。
王小文和邻居家的哥哥玩的好,前两年对方去梨花村上学,回来偶尔会和王小文讲讲学校的故事,还会教他认字。
王小文学的很快,干活也越发勤快,妹妹大些可以自己玩之后,他开始外出捡柴火,采蘑菇,送到需要的人家。换几个红薯,一把玉米面等等,偶尔也有人偷偷给他塞一两分钱,苏林昭去年冬天也找他换过柴火。
起初只想补贴些家用,上学他是没想过的,学费太贵,学校太远,他没办法照顾家里。然而今年村里要建新学校,王小文思量好几个月,还是鼓起勇气找熟悉的人家想借点钱上学。族老们知道后商议,村里几户贫困户各给一个免学费入学的名额。
就这样王小文等秋季开学,就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。苏林昭对这个小孩很是欣赏,在困境中也没有放弃希望,通过努力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人聪明又知变通,未来的日子只要不走上岔路,前程远大。
苏林昭以王小文为原型写的第三篇小说《小文求学记》,当然一些比较敏感的情节删掉,涉及交易的不能写,着重描写小文面临困难与挑战,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;村民们热心善良的帮助……一片团结友爱,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学校完工后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,钱校长带着一位男老师和一位公社干事,骑车来到上沟村。带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,吃饭也不离手,压根不让别人碰,今天是新学校老师招工考试的日子。